亚洲第一视频区-亚洲第一视频网-亚洲第一视频网站-亚洲第一视频在线-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内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同聲傳譯中的交際策略-行業動態-南京翻譯公司|翻譯公司|南京同傳翻譯公司-025-83805317
同聲傳譯中的交際策略-行業動態-南京翻譯公司|翻譯公司|南京同傳翻譯公司-025-83805317

新聞資訊

同聲傳譯中的交際策略

分享到:

口譯是一種通過口頭表達形式將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準確而又快速地由一種語言形式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形式,進而達到即時傳遞與信息交流之目的的交際行為。當代翻譯理論認為,翻譯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復雜的交際行為, 而口譯的工作環境、工作方法、工作時間的特殊性以及現場性和時限性決定了它是一種更直接 的交際行為。口譯活動不是被動的、單一的和 機械性的,相反,它是一種積極、復雜并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意義再現,綜合性的動態雙語交際 活動。在這一動態交際過程中,譯員是能運用 兩種語言中的話語策略協調交際進程并修正交 際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人。這些特點在同聲傳譯 (以下簡稱同傳)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而 譯員在同傳過程對交際策略的使用正是這些特 點的集中體現。
在語言學界尤其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研究者對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以及所使用的策略方面給予高度關注,希望找到一些策略形式和對
其進行歸類,以便于實證研究和應用于教學實踐。“交際策略”的概念由Selinker首次提出,上世紀80年代,交際策略的研究逐漸興起,研究先從界定交際策略的定義及其類別的 劃分開始,逐漸深入到對其研究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以及對其可教性的討論。目前,國內外對交際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外語教學和口語交際的領域,而在口譯界的研究為數不多。鑒于策略能力在翻譯中的重要性,本文將以Gile[2]的同傳多任務處理模式為依據,通過一些同傳錄音的轉寫資料(主要選自2009年2月溫家寶在劍橋大學演講以及前校長艾莉森•理查德的講話)中的例子對同傳中常見的交際策略進行分析,探討同傳中譯員采用各種交際策略的原因及對同傳質量的影響。
1策略能力是翻譯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翻譯能力不是單一的將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能力體現,而是一項包含了諸多因素的綜合能力體現。不同學者對翻譯能力的定義也不同,其中PACTE研究[3]中的定義最全面且完整,即翻譯能力指翻譯所必備的潛在的知識與技能,由6個部分組成,包括雙語交際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wo languages)、 語言外能力(extralinguistic competence)、轉換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工具職業能力(instru-mental/professional competence)、心理生理能力 (psychological competence)禾口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其中,策略能力最關鍵,它是 為解決翻譯過程中的問題所使用的語言和非語 言的技能。策略能力可以幫助譯者發現問題, 做出決定,解決突發問題以及彌補其他能力的不足。
Bachman(1990)強調了策略能力在交際語
言能力中的重要性。他指出,這是具體情景下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的心理能力,是語言使 用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綜合運用已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策略能力使語言使用者 將語言能力與知識結構和交際情境的特征聯系 起來,如當語言使用者的能力出現障礙時,其策 略能力會起到某種補償作用,以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4]。
No!d[5]也強調了策略能力對于解決翻譯中出現問題的重要性。他認為,翻譯問題是每個譯者在某項具體的翻譯任務中必須解決的客觀存在的問題。Nord把翻譯中問題的共有特點概括為:1)翻譯問題可能出現在翻譯的任何階段;2)可觀察性;3)解決問題的時候,譯者常會使用翻譯策略,即翻譯能力的一個相關要素。 繼而Nord強調說,作為一項調控機制的策略能 力對解決翻譯問題起關鍵作用,能夠彌補其他 能力的不足。同時他也提出了對翻譯過程中出 現的問題及譯者為解決問題所采取的策略進行實證研究的必要性。
2同傳的多任務處理模式
眾所周知,同傳是一項具有嚴格時間限制的雙語任務,譯員需要與講話者以幾乎同步的速度從語言感知,理解轉換到譯出的語言信息處理過程。從嚴格意義上講,譯員在聽到講話者語義群的第一個字時便開始用目標語(TL) 表達源語(SL)的意思。
Gile [2]認為,完成一項口譯任務需要有三 種努力(3 efforts):即L (聽力理解,指從譯員聽 到SL信息到短期記憶)、P (翻譯)和M (記憶)。 P指完成L后,譯員用TL重新組織安排句子并輸出譯文的過程(在交傳中還包括譯員邊聽邊 做的筆記的記錄和組織)。M指譯員從接受原文的信息到輸出譯文之間的記憶。任何一種口譯形式都包含這三種任務處理的過程。當譯員 對已接受到SL信息完成P任務時,同時得把緊 隨其后的源語信息儲存到短期記憶中,與此同時譯員又有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和分析處理(L 任務)。然而,從認知的角度來看,人腦容量的有限性決定其處理信息能力也是有限的。一個 人有限的注意力在同一時間內無法處理太多的事情。同傳中的L、P、M三項任務要求譯員同 時很好地協調分配處理能力對之進行處理。不難看出,口譯順利進行的條件之一就是譯員具 備的對各項任務的總處理能力(total processing capacity available)須等于或超過各項任務需要 的總體處理能力(total processing capacity quited)。假如由于譯員的語言或專業知識不夠 導致任務需要的總體處理能力超過譯員具備的 總處理能力,那么口譯任務就無法順利完成。 另外,譯員對各單項任務的處理能力也應該大 于或等于每個單項任務的處理能力要求,否則 譯文質量難以保證。
然而,在現實的口譯工作中,譯員對各項任 務總體處理能力或譯員對各單項任務的處理能 力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 下幾個方面:
1)語言能力或專業知識不足,信息接受不好。
2)發言速度過快,信息密集,譯員接受到的是事先擬好的、語法稠密、結構嚴謹的講話稿內容,不熟悉口音,陌生的專有名詞,源語與譯語差異巨大的句型結構等原因造成L、M、P超負荷。
3)—些簡短和稍縱即逝的數字、專有名詞、縮略語等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或被譯員遺忘。
鑒于同傳困難存在的現實性,即使譯員準備再充分,也不能保證消除所有盲點,熟練的職業譯員也得運用恰當的交際策略來完成如此困 難的認知任務。
3同聲傳譯中的交際策略
雖然學者們對“交際策略”有不同的定義,但總的來說,交際策略指某人在完成某種交際任務時,為了克服表達的困難而采取的一種潛 意識的技巧。對交際策略研究的不同角度導致 了交際策略分類的多樣性,但最具影響力的分類主要有三種:Tarone[6]的社會交互策略(social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模式、Fraech & Kaspei17] 的心理策略(psychobgical strategies)模式以及 Nijmegen Project(cf Poulisse N.)的綜合心理
因素和語言因素的分類。
Tarone[6]按話語功能分類的社會交互策略模式:1.轉述(paraphrase)(包括近似、迂回、造 詞三個次類);2.借用(borrowing)(包括母語直 譯、語言轉換兩個次類);3.求助(asking for assistance) (包括提問、查詢兩個次類);4.回避 (avoidance)(包括回避話題、放棄內容兩個次 類);5.手勢語(gesture)。
考慮到同傳的特點,本研究中的分類主要 借鑒了Tarone的分類,因而其他兩種模式在此 不加贅述。下面筆者就真實的同傳資料中常見的七種交際策略進行分析,探討譯員采用各種 交際策略的原因及它們對同傳質量的影響。
3. 1 省略(omission)
省略是一種回避行為,是一種減縮策略。 省略發生在語言的不同層次,省略的信息不僅有單個詞或詞組,有時甚至包括一些句子。省 略分為主動的省略和被動的省略。當譯員認為某些信息多余(如語言差異、同義項、先行提到、 不影響連貫性的內容),往往主動使用省略策略 以便留出更多的精力和處理能力來理解和記憶 輸出后面的信息;由于聽到的信息難以理解,譯 員忘記等原因,當譯員的總處理能力小于同傳 任務所需要的處理能力時,譯員則被迫省略一 些信息。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 在沒有把握的信息上,避免提供條理不清晰或 理解度低的譯文。
例 1 (SL) :. . . the Rede lectures established in the 16th century would like to say a little about the almost 500 years’ history of these lecturer
(TL) : ••…瑞德演講是在16世紀開始的 一項學術活動。我想簡單地說一下瑞德演講活動的由來。
由于前面已經提到了 ‘瑞德演講”開始的時間,為了使語速自然、翻譯流暢及節省時間以理解和記憶后面源源不斷的信息,譯員并沒用很快的語速譯出聽眾可以輕易推斷出來的信 息,而是主動把冗余的信息省略了。
例 2 ( Sl) . . . The free exchange of views and opinios is vital in a context of change and global
interdepency. But..
(TL) ••…現在我們面臨的世界發生著劇 烈的變化,人們變得越來越互相的依靠。但是理查德校長講話速度較快,提供的信息量大,譯員跟不上她的講話或記憶能力有限,只是抓住了后半句信息,于是被迫放棄斜體部分的信息。當總處理能力小于同傳任務所需的處理能力時,放棄一些信息比提供錯誤或不連貫甚 至令人費解的信息更可取。
實踐及研究證明,不管語速快慢、口音輕重,省略幾乎存在所有的同傳之中,是一種很常見的交際策略。雖然省略會遺漏一些信息,但是只要譯文條理清晰,易理解,譯員不會亂了陣 腳,相反恰當地使用省略有助于減少譯員的壓力、簡化表達,可以使語言準確、語調自然,能使譯者與聽者之間的交際效果最大化,從而提高同傳的整體質量。
3. 2 近似表達(app roxjmatk)n)
Gile[ 2 ]的引力模式(Gravitational mode l)認 為,口譯中可隨時供產出的單詞處于“活躍區 (active zone)”,而因為是外語活躍區常會受到限制。當用外語進行產出時,由于時間緊迫或語言知識欠缺,譯員沒能及時在譯語中搜尋到 與源語意思一樣的對等詞,譯員常被迫使用其 他意義相近的詞以成功地解決語義方面的問 題,這種策略就叫近似表達。在大多數情況下, 由于發言人欲意表達的意思基本上被譯出來 了,近似表達并不影響同傳質量。
例 3 (Sl). . . I would like now to apologise to all the people for all the suffering that has been caused. . .
(TL) •…我要為大家所付出的這些代價來道歉……
這是陳冠希不雅照記者會同聲傳譯中的一句話。在這個例子中,譯員可能一時沒想到漢語中“suffering”的對等詞,于是用“代價”來替代。雖然‘代價"不能與“痛苦”完全對等,但是 它大體上表達了原意,并不會在發言人與聽眾 之間造成誤解。
另外,筆者認為當發言人提供較長較大的數字時,譯員也可以利用近似表達策略。例如, 譯員可以把“八百五十一億六千五百萬元"譯成 “about 85 billion yuan”。
當然,我們的目標是力求準確,尤其是數字更要力求精確。但是,一旦碰到記憶任務超負荷的情況,不妨近似表達,這樣總比錯譯好得多。
3. 3 釋意(paraphrasing)
科技發展迅速,新詞層出不窮。另外,由于 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詞匯空缺”現象(一種語 言有些詞在另一種語言里可能沒有對應的詞) 屢見不鮮。當譯員碰到新詞、習語、成語和典故 等,由于時間緊迫或能力有限,譯員也無法在譯 語中找到一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或短語,通 常可用較長的語言解釋或描述它的意義。
例4 (SL)當時我在黑板上,給同學們寫下了“多難興邦”幾個字。
(TL) I wrote down 4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blackboard, meaning A country will emerge stronger from adversities
溫家寶提到“多難興邦”,而譯員一時沒法在英語中搜索到一個意義類似的詞語,于是她利用解釋的方法清楚地把其蘊含的意義表達出來了。聽者明白,譯者省力,可謂一舉兩得。
3. 4替換(substitution)
替換指的是由于譯員處理能力欠缺,在其傳譯時把源語中的信息替換成其他的信息。在通常情況下,由于譯員理解錯誤或者瞬時記憶缺失,不能很好地甚至完全不能傳達講話人的意思,被替換的信息會在不同程度影響同傳的質量。
例 5 (SL)We appreciated your readiness to engage an open dialogue with your audiences a_ bout China's policies and prospects
(TL)我們知道您和今天的聽眾當中將會 開展一場開誠布公的討論,來討論中國的政策 和中國的狀況。
為溫家寶做同傳并且節目在中央電視臺直播,譯員承受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許多信息被替換,上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在這里,譯員 根據語境很巧妙地進行了替換。雖然溫家寶很樂意與劍橋大學師生對話的意思及劍橋大學師 生的感激之情沒有得到體現,但是譯文并沒有嚴重地歪曲原意。筆者并不主張毫無根據地妄 加替換從而出現錯譯、誤譯的情況。相反,情急之下,譯員應該根據語境判斷如何替換才能確 保譯文不會提供錯誤和不連貫的信息。 3. 5 形式壓縮(comprsssion)
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在不改變發言人原意的情況下,簡單而概括地表達一個較長的短語或句子時,譯員常使用壓縮策略壓縮話語的長度,即長話短說。盡管表達簡化了 ,但譯員似乎保留了原信息的語義。與近似表達不同,原信息的語義并沒什么變化。譯員常在傳譯一系列具有共同性質的事物或隱喻時使用壓縮策略,發言人講的通常是一些比較詳細而具體的事物,而傳譯時常使用的是它們的上限詞或更具概括性的詞語。
例 6 ( Sl ) The academic staff of our faculties and departments are engaged in more than 130 collaborations with Chinese universities, academies and institutions.
(TL)我們劍橋大學現在同中國的大學、學術組織和機構開展了130多項學術活動。
在這個例句中,如果譯員照斜體部分原意傳譯的話會多花不少時間組織詞語。但是她使用了 “我們劍橋大學”概括了原意,這樣譯員省去了搜索和組織詞語的時間和精力。
3. 6 直譯 ( literal translation)
直譯指的是(或近似于)逐字翻譯,即直接 按照源語的語法結構和詞匯組織句子并翻譯成譯語。譯員采用直譯策略主要是因為時間緊迫沒有抓住源語的整體意義或者有時譯員沒有足 夠的時間重新組織句子。
例 7 ( SL ) These photos were stolen from me illegally and distributed without my consent
(TL)這些照片是從我的手中被偷走的,這是非法的事件。
漢語中帶‘被"字的結構被動句較少,而英 語常用結構被動句。由于時間緊迫,譯員受到 英語的影響,順著英文的句子結構把斜體部分 直譯成了結構被動句。盡管有時直譯出來的話 聽起來比較生硬、別扭,沒有經過字斟句酌后的 譯文優美。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用筆譯的標準來 衡量同傳質量。只要譯文能讓聽眾理解,譯員 可以緊跟發言人的節奏進行傳譯從而能節省時 間和防止因進行信息重組或句式調整而遺漏重 要的信息,有時直譯也是可取的。
3. 7修正(repair)
同聲傳譯既要同步又得快速而準確,這難 免發生漏譯和誤譯。當譯員意識到之前的傳譯 是對說話者意思的曲解或構思出更好的表達方 式時,常會加以修正。
例 8 ( Sl) We are most grateful that you have agreed to . . .
(TL)我們也非常高興,非常感謝你們能夠 同意......
剛開始譯員可能下意識地把斜體部分翻錯了,后來發現了錯誤便立即提供了正確的信息。 盡管精力有限,修正錯誤會爭奪認知資源,使譯員無法把足夠的注意力分配到隨后源源不斷的 信息,但是筆者認為,只要不會因修正而犧牲譯文的自然、流暢與連貫,譯員應從容不迫地把握 時機,講究策略、適當地修正錯誤,把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以盡可能達到交際效果最佳化。
4總結
策略能力是翻譯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交際策略的使用是策略能力的表現之一。 同傳任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即使是熟練的職業同傳譯員,在碰到問題時也會采用一些交際策略進行彌補,以保證同傳任務的順利進行。本文 通過同傳實例分析了同傳過程中譯員使用各種交際策略的原因及對同傳質量的影響。通過研究,筆者發現恰當地利用一些交際策略既可以緩解譯員由于時間緊迫造成的壓力,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同傳的質量,是處在困境中譯員的一項權宜之策。同時筆者也提醒大家,不要過度或錯誤地使用交際策略,否則同傳的質量會因此下降。希望本研究能對同傳實踐有所幫助,也希望對同傳的教學有所啟示。

來源:唐愛燕
《中國科技翻譯》

國家標準《紅外線同聲傳譯系統工程技術規范》發市并將強制實施
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的異同

Copyright @ 2005-2020 南京同傳翻譯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16061228

在線咨詢

客服電話

025-83805317

微信咨詢

在線咨詢 電話咨詢